一. 有关报导的内容
前不久,收到朋友寄来的3篇文章[1][2][3],(图1),还有视频[4](图2), 这些文章视频说了如下内容:
1. 张钹1981提交、1984发表在TPAMI上的论文是“中国第一篇人工智能论文”(图2、图3)。尽管在采访报导内容中,是说中国人第一篇在国际期刊发表的人工智能论文,但图2开头3行文字,不论是张院士自己说的,还是报导记者说的,读者从中文的文法语义常识理解,就是张院士说:他的那篇论文是“中国第一篇人工智能论文”。张院士任凭这种导致读者误解的说法长期存在没有出面纠正,是负有责任的。

2 1978年当时的中国,“人工智能”是一个几乎没有人了解的领域,“人工智能这个词当时并未出现”,“这个词还是张钹在阅读英文材料时第一次看到的”(图4)。
3. 70年代,“中国人工智能研究犹如一片亟待开发的荒野,彼时43岁的张钹毅然闯入‘无人区’” (图5)。
4. 是“他(张钹)带领中国人工智能事业从0到1的跨越”。(图6)。

二. 有关报导内容亟待商榷
1. 不论中国第一篇人工智能论文,还是中国人第一篇在国际刊物上发表的人工智能论文,都不是张钹1984发表在TPAMI上的论文。请看王浩1960的论文如下:

图7[5]
百度百科王浩的词条王浩的人物生平中,就有王浩“1967年,加入美国国籍”的记载。而王浩的上述论文发表在1960年,远在1967之前。也就是说王浩发表该论文时是中国人。就像许多奥运冠军获奖后入籍另一个国家一样,他/她的获奖记录应该记载在获奖当年的国籍所在国上。就王浩的这一篇论文就实锤否定了“张钹1984发表的论文是中国第一篇人工智能领域论文”的说法。除非有人能提供1960年王浩已经加入其他非中国的国籍。
下面,是纯粹中国人吴文俊1978年在《中国科学》上的论文。请看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高小山的文章[6]:

图8[6]

图9 高小山文章的参考文章[6]
吴文俊 《论基本几何中的决策问题与定理证明的机械化》,
《中国科学》,1978,21:159-172。
还有,中科院官网:“1978年,吴文俊正式发表了他关于几何定理及其证明的第一篇论文”如下:

图10 中科院官网[7]
只要可靠的资料能提供一篇论文早于张钹1984的论文,张钹的论文就不是中国第一篇人工智能论文,也不是中国人第一篇在国际刊物上发表的人工智能论文。这是学术界应有的基本常识。
2. 远远早于1978年,“人工智能”这个词已经出现在中国的文献上。这个词不是“张钹在阅读英文材料时第一次看到的”。“人工智能”一词最早在中国出现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具体而言,大约在1956年美国达特茅斯会议(Dartmouth Conference)提出“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概念后不久,这一术语就被翻译成中文,并开始在中国的学术界传播。较早的公开记录:1958年,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在相关论文和讨论中开始提及“人工智能”这一术语。1960年代初,《电子学报》等学术期刊开始刊登与人工智能相关的研究文章,其中使用了“人工智能”这个词。虽然确切的首次出现时间尚无定论,但可以确认的是,“人工智能”作为术语在中国的传播与国际人工智能研究的发展几乎同步,并在20世纪60年代开始逐步进入中国的学术研究领域。
图4文章说,1978中国自动化学会年会上“人工智能”这个词并未出现。这个说法完全违背史实,作者的粗心令人吃惊。请看就在1978这个年会上宣读后又在《自动化学报》上发表的如下以“人工智能”及“ARTIFICAL INTELLEGENCE”为标题的论文[8](图11),以及该论文的参考文献(图11a)。图11a表明,1975年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1977中科院心理所的文献都已经使用了“人工智能”这个词。

图11 [8]

图11a
只需图11及图11a这一个证据,就足以证明1978年当时的中国,“人工智能”是一个几乎没有人了解的领域”,“人工智能这个词当时并未出现”,“这个词还是张钹在阅读英文材料时第一次看到的” 等等论断是错误的。图4说1978年张院士自己不了解人工智能,就断言14亿中国人都不了解,认为1956年就在美国出现 “Artificial Intelligence”这一术语直到1978年还没人会翻译成中文在中国的学术界传播。这样的想法怎么会不犯错误呢?!
3. 70年代,特别是70年代后半期,中国人工智能研究不但不是“一片亟待开发的荒野”、“无人区”,而是生机勃勃非常热闹的时代。请看如下史实。
根据《中国人工智能学会(CAAI)的筹备创建过程》[9]记载,1978年我国制定10年科学发展纲要,将“智能模拟”列为计算机科学的四个重要研究方向之一;中科院在学科发展规划中也明确了人工智能这一学科方向。在1978中国自动化学会年会上,李家治、汪云九、涂序彦和郭荣江等人发表了“人工智能国外研究情况综述”(图11);王湘浩教授在长春吉林大学举办“计算机科学暑期讨论班”,人工智能是其四大专题之一。1980年,以常迥教授为首的中国自动化学会模式识别与机器智能专业委员会在武汉成立;王湘浩教授在吉林大学举办了首届全国高校系统人工智能研讨会;袁萌和何华灿教授在北京发起全国模糊数学与人工智能中级研讨班; 1980年10月17日,由我国人工智能领域的先驱李家治先生和榘川路先生等主持,在北京科学会堂举行了全国第一届人工智能学术讨论会。世界人工智能奠基人之一、诺贝尔奖金获得者、符号主义学派的创始人H. A. Simon在会上作了专题学术报告。这是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成立之前在此领域举行的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一次学术研讨会,成为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成立的光明序曲。1981年9月20-22日,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成立大会暨第二届学术研讨会在长沙湘江宾馆召开,国家科委副主任于光远和湖南省副省长刘亚南到会讲话,对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成立表示热烈祝贺。来自全国300多人出席了会议,宣读论文135篇。这是70年代后半期中国人工智能研究生机勃勃之花,在80年代之初结出丰硕之果。
以下,笔者将用70年代下半期参加中科院自动化所和北京市科委、北京中医医院合作的AI专家系统项目的亲身经历,与读者分享当时的“生机勃勃”的气氛。
首先,请看参加这个医学专家系统开发的2个国家事业单位官网公布的信息(图12、13),中国医学和计算机科学顶级学术刊物的论文(图14、15),以及维基百科《中国计算机科学大事年表》(图16):

图12 中科院自动化所官网发布 图13北京中医医院官网发布[10]

图14 1979/1/25提交中华医学杂志编辑部[11] 图15 1981/1/2提交计算机学报编辑部[12]

图16 维基百科:中国计算机科学大事年表
以下,从笔者保存的历史资料中提供图13中北京中医医院官网发布的“大量报导”“广泛宣传”的若干示例:
① 香港大公报1979/2/19 《北京制成电脑诊疗系统》
② 香港大公报1979/3/8 《中医用电脑看病》
③ 香港大公报1979/3/9 《再谈中医用电脑》
④ 人民日报1979/3/27《用电子计算机进行中医辩证施治》
⑤ 北京日报1979/3/27《著名中医关幼波治疗肝病经验‘传授’给计算机》
⑥ 文汇报1979/3/27《电子计算机能诊治肝病》
⑦ 北京科技报1979/3/30 《中医用电子计算机看病》
⑧ 北京日报1979/3/30 第2版大篇幅报导《让中医插上电子翅膀》
⑨ 光明日报1979/6/3《全国中医学术会议广泛展开学术交流》
⑩ 纽约华侨日报1979/4/3 《北京老中医和计算机》
⑪ 北京日报1979/10/5 《本市科研工作捷报频传》
⑫ 中科院《科学动态》1980第63期《电子计算机中医辨证施治的研究正在积极进行》
⑬ 北京晚报1980/12/12 《用电子计算机诊治肝病》。。。。。。
(笔者保存有以上报刊文章的原文,可提供需要者。)
除了这些报刊的报导之外,北京科技电影制片厂的《电脑医生》也在中央和地方电视台上播出(图17)。

图17[13]
更为重要的是,在1980年8月,在北京市科委和北京中医医院主持下,在北京举办《计算机在中医方面应用学习班》,介绍以IF-THEN规则作为知识表达和推理的系统的方法及算法 (即现在流行语的“开源”)。全国各省,北从黑龙江,南到福建,都派医生及计算机人员参加,西藏是卫生局局长亲自前来参加。在学习班结束时,成立《计算机医疗诊疗系统研究会》(图18),该研究会就是后来演

图18
变为以时任四机部计算机局局长郭平欣为第一任会长的《中国医药学信息处理学会CMIA》,参与国内国际学术活动。1981年9月2在长沙召开的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成立大会上,以医学专家系统和医学影像识别等为主体的CMIA,作为会员人数最多的第1个分会参加了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的创立。在此之前,在前述的全国第一届人工智能学术讨论会上,笔者向参与讨论会的美国代表团介绍了已经投入使用的中医肝病计算机系统。Simon夸赞“中国同行做的比他们好”(笔者当然心中有数,知道他们早就有MYCIN系统,只是美国的法律和管理原因,他们还不能投入正式使用)。之后,我们还和渠川璐教授参与了北京市科委主持在深圳举办的有130多位香港医生和计算机专家参加的《中医肝病计算机系统》讨论会。等等。
为什么70年代下半期中国人工智能研究工作会是生机勃勃非常热闹的时代?这的确是一个机缘巧合。上面提到,美国早就有MYCIN系统。但西医诊断靠各种理化检验数据,推理比较简单。而中医诊断的阴阳寒热表里虚实,脉象的浮沉迟数虚实,处方的君臣佐使,推论过程复杂和有趣得多,特别适合人工智能技术。更重要的是,如果是做定理证明,模式识别,语音识别等等课题,大多是中科院或著名的大学研究者的选择。但说到中医专家系统,中国各省都有他们的名中医,政府领导又大力提倡要保存和继承这些“国宝”经验。这才出现我们举办公开中医诊疗系统的方法及算法学习班,几乎每个省都派人参加。参加者回原地后,很多都以该省名老中医经验知识展开专家系统的研究,形成类似“群众运动”的局面。而普通民众,由于名中医的挂号很难(北京就流传“得了肝病看不上关幼波死不瞑目,看了关幼波死也瞑目”),对有计算机的代替品也十分关心。1979/1/23我们用计算机开始门诊。我们当时还都是年轻人,至今我还能清晰记起开诊前日我们爬上梯子在北京中医医院大门内的墙壁上刷上一大片大字报,宣布开始门诊并介绍为什么计算机会看病的原理时,围观群众的热闹场面。
作为一个亲历者,当我看到说当时人工智能在中国是“一片亟待开发的荒野”、“无人区”时,实在只能是啼笑皆非。
4. 根据我们的资料,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第一届常务理事名单如下(图19)。

图19
这是一群70年代后半期中国人工智能界最活跃的代表。其中清华大学的唯一代表是大家熟知的林尧瑞教授。张钹院士好像不在这一群人中。
如果我们把中国今日的人工智能研究成果评为100分,笔者认为70年代的成果应该有10分左右。1984年发表在国际期刊的第1篇有关人工智能文章的张院士如何“带领中国人工智能事业从0到1的跨越”,《吾家吾国》的镜头好像没有提供我们清晰的事实。
以上是仅从笔者个人的亲身经历得知的意见,挂一漏万之处难免,请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 吾家吾国丨用最薄的纸写最小的字 他靠写信完成人工智能论文
[2] 吾家吾国丨89岁院士见证中国AI从无到有
https://content-static.cctvnews.cctv.com/snow-book/index.html?item_id=18360709768088806746
[3] 中国人工智能往事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3Njg1MTkwNg==&mid=2247483869&idx=1&sn=029b0745a8b286cced6d8b1e2001dee1&chksm=9f5bbe70a82c3766fc0f3bea2ade9333c72bbaff0b8e78b77a287784b5ad9b4c3781476a7d18&mpshare=1&scene=1&srcid=&sharer_sharetime=1576539068033&sharer_shareid=be8103098854364beb7fc7a4edcd2e7e&key=e5d9c520c4bf8fefd602e50b4381fbb15671b85cf3dc2455c49ebe11a5529fa9e14ca0437a81d06e0ac2eca82cd562adeebe34024d6260053ce6e8286a648a6e22e4e58d739c9e4656515e49fdff0f30&ascene=1&uin=MTY1NTk4MTA1MA%3D%3D&devicetype=Windows+10&version=62070158&lang=zh_CN&exportkey=Aw8%2F6QF74JdqmoqsJW6MOJ4%3D&pass_ticket=hdVkz8ELv7bNvk3%2FcCI5HFd9l8nCqIoMh7JHJfmx5M2XsjsCaxOo51Mv9251kP%2FT
[4] douyin.com/video/7437694278077271331
[5] Toward Mechanical Mathematics | IBM Journals & Magazine | IEEE Xplore
https://ieeexplore.ieee.org/document/5392526
[6] https://tcct.amss.ac.cn/sc-journal/2019/201901/20190109.pdf
[7] 吴文俊的数学境界----中国科学院: 1978年,吴文俊正式发表了他关于几何定理及其证明的第一篇论文
https://www.cas.cn/xzfc/202106/t20210624_4794661.shtml
[8] 人工智能国外研究情况综述
http://www.aas.net.cn/cn/article/id/16240
[9] 中国人工智能学会(CAAI)的筹备创建过程
[10] “关幼波肝病诊疗程序”诞生始末_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官网
https://www.bjzhongyi.com/gzb_mygs_detail/4656.html
[11] 肝病辨证施治电子计算机程序的研究 - 中华医学杂志
https://rs.yiigle.com/CN112137197903/848773.htm
[12] 中医计算机诊断治疗系统与模糊数学模型 - 百度学术 https://xueshu.baidu.com/usercenter/paper/show?paperid=d6c8c2809ea3d1e09d3cd5522e54e423
[13] http://www.freekaoyan.com/guide/daoshi/2016/06-22/1466530298239794.shtml